在实现车联网后可以说无人驾驶离我们已经不远了。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就是数据与控制,控制是基于大数据计算,而数据计算的核心是数据的实效、安全与可靠。纵观人类 科技 发展的 历史 不难发现,任何 科技 对人类文明的促进往往基于某项关键技术,毫不夸张的说5G就是下一个时代的关键技术。
我们离无人驾驶汽车还有一定距离,无人驾驶时代尚未完全到来,但正在逐步接近。上市时间预测:据知名咨询公司IHS预测,无人驾驶汽车将在2025年开始上市销售,到2035年将达到1180万辆。IHS还表示,2050年之后,公共道路上行驶的大部分汽车都能够实现自动驾驶。
在顾剑民看来,自动驾驶要实现真正落地还面临着一些挑战,首先是法规,第二是场景,但并不等于不能现实。“自动驾驶不是那么遥远,可能在数年之内,就会来到我们身边。目前在一些封闭的场景,如矿山、港口、物流园区,L4甚至无人驾驶已经实现了。
未来的 汽车 一定是 科技 感十足的,但是,许多先进的驾驶体验技术仅处于初级阶段,并且在交通基础设施和产品可承受性方面仍然存在极大的挑战。但是车联网是必然的趋势,而且在5G技术的基础下,必然会出现下面这些趋势正在塑造我们的未来发展。
同理,5G技术将会帮助所有自动驾驶汽车实现类似手台的通联效果,并且是更加高级有效的,这点可以参照高铁或地铁等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,绝对能大幅提升车辆通行效率。由5G技术提供车车互联和各种传感器的双重技术保障,我们才能在无人驾驶技术上实现真正突破。
无人驾驶汽车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,未来是否会大面积普及无人驾驶还需要看这个智能的发展前途。如果说能够在安全这一方面有所保障的话,那么无人驾驶可能确实是非常受人欢迎的,今后市面上的汽车可能都会存在无人驾驶的系统。
1、因而,总体来看,将来若想完成彻底自动驾驶仍需要很多前期准备工作,现阶段大量局限在一个概念环节,不管是手机软件或是硬件配置都远没可以达到自动驾驶标准的。想做到科幻片那类进入车内就走的情景来看还需时长。
2、自动驾驶主要人工智能。这说明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相当不错,现在都使用到自动驾驶上面来了,软件之所以能控制汽车驾驶是因为软件力含有导管控制器,导管连接着汽车的方向盘,通过语音将导管振动带动自动驾驶。
3、综上所述,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依赖于多种软硬件的协同工作,这些软硬件共同构成了自动驾驶汽车的核心系统。
4、因此,综合来看,未来要想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仍然需要许多准备工作,目前更多停留在一个概念阶段,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远远没能达到自动驾驶的标准。想要做到科幻电影那种上车就走的场景看来仍需时间。
L3级称作如果有条件自动驾驶,能够在一定路面下完成彻底自动驾驶,当然前提是驾驶人员依然需要承担“监察员”工作,碰到系统软件没法解决问题时应该及时接手车子。
L3级称之为有条件的自动驾驶,可以在特定道路下实现完全自动驾驶,但前提是驾驶员依旧要承担“监督员”的工作,遇到系统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需要及时接管车辆。
L4级(高度自动化):能在特定区域或环境内完全自动驾驶,无需人工接管,且可处理预定操作域内的突***况。但存在环境限制,目前无车型真正实现。L5级(完全自动化):代表完全的自动驾驶,整个行车过程全由车辆自行完成,无需人工干预。理论上车辆无需方向盘等,可在任何时间、地点和速度下自动驾驶。
L4自动驾驶:车辆已无需方向盘,驾驶员只需对车辆的AI系统进行简单操作。L5无人驾驶: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,全程无需驾驶员操作,乘客只需选取目的地,车辆AI就会完全自动控制车辆。
1、程维称,“我们预测,到2025年,共享汽车有望在滴滴平台普及超过100万台,新的迭代版本能够搭载滴滴自研的无人驾驶模块。到2030年,我们希望去掉驾驶舱,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无人驾驶。” 据了解,专为共享出行定制的D1是由滴滴和比亚迪联合打造,市场上并不售卖,最快将于12月份率先投入到长沙运营,然后陆续推广到全国。
2、月16日晚间,滴滴正式发布了与比亚迪合作的首款定制网约车——D1。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表示:“D1的设计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,背后是千万次的用户反馈和近万次的深度调研,实时了解用户的需求。
3、程维预计,到2025年,D1及其升级后的DD4将普及超过100万台,到2030年,“希望去掉驾驶舱,能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动驾驶。” 而且,互联网行业存在强烈的“双边效应”,即需求和供应的两方必须达到平衡的状态,才能让系统更为有效的运行。
4、发布会上,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,滴滴总裁柳青,滴滴出行副总裁、D1首席产品官杨峻无不卖力的夸赞这款“新车”,试图通过放大细节来证明,“这是一款为共享出行而生的汽车新物种”。
关于汽车自动驾驶能走多远,以及自动驾驶能实现吗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,感谢你的耐心阅读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上一篇
奔驰gle自动驻车怎么开启
下一篇
新能源汽车缺口